关注领域|永续供应链|供应链组成与管理架构

永续供应链

华邦在【实践责任採购,以人为本】的治理基础上,採用生态系 (Eco-system) 思维进行供应链永续推动的工作设计,并持续以数位化与低碳化并存的双轴转型工具,落实供应链管理的永续工作推动。2024 年,华邦以其坚实的供应链伙伴关係与永续思维,在三大工作上大有进展,首先是责任採购,採购工作上综合推动在地採购、绿色採购、循环採购; 并且在供应商定期评比上,则发展为永续定期评比,使后续有可依循的奖励措施,正向驱动供应商成为华邦供应链的永续「+1」。
面对极具挑战的经营环境,我们相信唯有时刻保持新创的管理思维,快速调整与因应,与供应商共同演化出适时适性的经营能力,确切实践供应链的共好与共善,才是企业永续治理的真理。

SDGs 17 同心协力的伙伴关系
SDGs 13 气候行动
SDGs 12 责任消费与生产
SDGs 10 减少不平等
SDGs 7 可负担的永续能源
SDGs 6 洁净水质与公共卫生

E 外包商建置绿电产品生产能力

100

%

S 供应链生态系共同学习时数

38646

小时

G 供应商永续稽核与辅导完成率

100

%

供应链组成与管理架构

永续供应链管理宣言

 

供应链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料、设备和服务等方面。华邦持续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实现ESG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商业道德、保护环境、关心社会和提高治理结构的透明度。华邦透过实践责任採购、持续提升供应链韧性及推动低碳供应链,与供应商伙伴共建具永续发展及韧性内涵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永续供应链管理架构

永续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政策

华邦于永续发展委员会( 由董事长与独立董事组成) 下设置永续供应链组,由供应链管理中心协理担任工作小组召集人,辖下各处指派专责人员共同组成永续供应链组,每年2 次定期向永续发展委员会呈报工作规划与阶段成果,经委员会决议后始得执行;4 次定期向永续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度,以确保供应链永续目标得以实践。
永续供应链组之工作内容,係在既有的供应商管理与确切的责任採购内容,包括责任商业联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无有害物质政策(Hazardous Substance Free, HSF)、传统供应商管理内涵( 品质、价格、交期及製程技术能力)、安全认证优质企业(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 AEO) 等,加入环境与生态共善、供应商共好的理念,规划并提升为供应链永续推动与管理。2024 年,华邦持续推动并执行相关永续工作事宜,并藉由数位化措施,强化供应链上的永续资讯扩散与影响之速度,包括供应商与外包商永续( 环境友善、社会共善、治理共好) 推动、绿色产品生产作业管理、内部绿色运筹系统维运;在供应风险控管上,依据国际准则之修订,调整并公告< 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将人本思维纳入供应链风险调查中,提升为尽职调查。

 

 
1
实践责任采购
  • 新供应商溯源与永续评选
  • 廉洁承诺书定期宣导与签署
  • 遵守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
  • 不使用禁用物质
  • 不使用冲突矿产
  • 定期供应商评比
 
2
提升整体供应链之韧性
  • 企业内部管控制度 (ICP)
  • 安全认证优质企业(AEO)
  • 供应链永续风险尽职调查
  • 供应商实地稽核、改善与辅导精进
  • 供应商链生态系 ESG 议合与倡议
  • 发展供应链风险管理计画 (含气候变迁、环境冲击、人权、治理等)
  • 供应链管理中心永续教育训练
  • 引进第三方验证单位陪同高风险供应商实地稽核
 
3
推动低碳供应链
  • 永续采购工作(在地采购、绿色采购、循环采购)
  • 第一阶供应商永续供应链管理能资源用量调查
  • 推动供应商/外包商碳排放管理
  • 绿色产品生产作业管理
  • 内部绿色运筹系统管理
  • 媒合政府减碳补助与辅导
  • 供应链管理同仁ESG教育训练

华邦供应链组成说明

供应链组成与概况

华邦为全球关键的存储器厂商之一,在产业链的组成上,承接上游 IC/IP 设计之需求,进入华邦执行12 吋晶圆的生产制造,接续外包至后段封装与测试厂,始得完成存储器的制造。2024 年,华邦营运范畴包括华邦与新唐,华邦重要营运据点以台湾为首,其余接续分布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与以色列。新唐重要营运据点则以台湾、日本为重,业务据点依客户服务需求,分别位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色列、美国、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地。为在时间内完成产品之交付,与华邦、新唐交易之供应商亦来自全球各地,包括日本、美国、韩国、比利时与德国,华邦共计1,117 家,新唐共计791 家。
依照采购类别与应用之处区分,主要以原物料、委外代工、后段封测、机器设备、零配件、维修保养服务、厂务工程与其他 ( 运输物流、废弃物处理商、废弃物、清运商、信息设备及软件,以及庶务等)。

 

 

 

2024一階供應商組成

類別

供应商家數

委外代工/后段封测

15

机器设备

28

原物料

83

零配件

131

维修

169

廠務工程

228

其他

463



 

2024重要一阶供应商区域分布

地区

供应商家数

台湾

53

日本

4

其他亚太地区

2

中国大陆

1

华邦供应商管理循环

 

在供应链永续发展的前提上,建构供应商长期且稳定地合作是稳定管理系统的基础。华邦采系统性 Plan-Do-Check-Act(PDCA)管理循环为永续供应链设计之核心,第一为新供应商之溯源与评选、在成为合格供应商之前,必须签署并遵循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使得成为正式可交易之供应商。接续,我们定期针对合格供应商执行评比,并依据评比结果执行重点抽样稽核,最后为缺失追踪与改善。我们积极落实 SDG 17.16「合作实践目标」的要求,於内,对供应商所供应之物料与技术质量严格把关;於外,藉由定期的供应商评比、实地稽核、缺失提出与改进,与供应商共同发现营运或生产活动中可改善的方向。华邦期望藉由定期追踪、讨论改善状况与其他精进方式,与供应商携手并进,实践永续供应链管理之理念。

华邦电子新供应商溯源与评选

华邦的新供应商评选机制包含品质系统评估(内容包含品质、交期、服务、技术、供应商品质系统等项目)、RBA 行为准则及企业永续发展规范等评估项目。此外,华邦为经济部国际贸易署(Internal Compliance Program, ICP)之会员,于溯源阶段即时刻留意联合国安理会与我国法务部所更新之制裁名单,有效维护供应链之安全。
于前述阶段合规之供应商,后续须提供第三方品质系统验证证书、供应商制程变更通知(Process/Product Change Notice, PCN)管理原则,以及填写有害物质管理问卷。安全性产品之委外代工供应商,须另外提供国际安全验证证书及填回「安全性产品委外加工安全控制措施查核问卷」。2024 年,华邦集团新增之 9 家供应商(包括华邦 4 家、新唐 3 家、新唐日本 2 家)100% 通过在环境、社会与经济标准之评选。

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

华邦电子及其子公司为确保供应链中工作环境的安全,保障员工受到尊重并富有尊严,落实环境责任并遵守道德操守,华邦电子依循「责任商业联盟( RBA, 前身为EICC)行为准则」制定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华邦电子要求供应商遵守本准则,遵守其经营所在国与地区的法律和法规。同时也鼓励供应商要求其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提供商认同并采用本准则。本准则组成共计五个部分,A、B、C 部分分别概述劳工、健康与安全,以及环境的标准,D为商业道德标准,E为贯彻本准则的合宜管理系统所需的要素。

本准则之研拟,参考生态管理及审核体系(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 EMAS);在人权评估内容,参考「OECD多国籍企业指导纲领」(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联合国企业和人权指导原则」(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世界人权宣言」 (UN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国际劳工组织「工作基本原则与权利宣言」 (ILO Declaration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Rights at Work)、国际劳工组织「劳动公约」(ILO Fundamental Conventions);在治理部分,参考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 SA8000)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综合订定「华邦电子供应商行为准则」。

华邦供应商定期评比

华邦每年针对合格供应商定期进行供应商评比,其中,因应华邦产品生产制造的分工特性,评比对象又再区分为供应商与外包商(封装、测试)。其评比内容综合而言,包括品质(产品/技术)、交期、服务及价格等面向,并依据其评定结果,供应商与外包商的管理机制各自区分为二,在供应商上,管理机制区分为 A、B、C(优良、良好、待审查)等三个等级;在封测外包商上,则分为优等、甲等、乙等、丙等等四个等级,并以此作为不同管理与精进方式之依据。

为正向鼓励全体供应商积极实施有助于永续发展事宜之工作,2024 年,正式将供应商永续表现纳入全体供应商之定期评比中,权重设定为 5%,预计 2025 年将提升至 15%,以强化供应商对企业永续之重视。其永续评比项目包括华邦永续相关活动的参与、倡议,永续管理目标的研拟、节能减碳目标达成等。同时,为求评比之公允,华邦也同步将受评比之供应商在环境、社会、治理等三面向的裁处案件列入扣分考量。未达评比标准者,需于一个月内回复改善计划,仍未达改善标准者将解除合作关系。

2024 年,华邦所有合格供应商之永续评比结果均在 B 级(供应商)或甲等(外包商)以上,无供应商因重大永续缺失须解除合作关系。未来,华邦除持续保持日常的积极沟通与宣导、密切注意政府公示系统之裁处信息,留意供应商营运管理之动态,确保供应商均在合规的基础上保持供应活动外;华邦也将针对重视永续绩效表现之供应商,建立正向奖励机制。

具永续绩效之供应商奖励机制:

  1. 供应商论坛/ 外包商大会授奖并公开表扬

  2. 由永续供应链团队协助进行供应商/ 外包商永续评比与永续稽核、辅导,结果将用于交易面之正向采购管理措施( 如优先选用、加量等)

例如:供应商能证明其生产过程之废弃物 100 % 采行循环回收处理,华邦将在同等品质与成本条件下,提高其采购量。

华邦供应商定期稽核与改善

为有效管控所有合格供应商之营运,每年度由华邦供应商稽核团队针对所有合格供应商,进行年度重点抽样稽核。首先,在书面稽核上,其稽核内容包括「品质管理」与「绿色审查」等各式证书的有效持有。实地稽核的重点则以RBA8.0 稽核手册项目为核心,综合执行「永续性审查」。2024 年,稽核场次数为63 场,包括 19 场原物料商、15 场封测外包商与29 场废弃物处理商,今年于稽核内容新加入永续项目,强化供应商对于永续工作的重视程度。
根据稽核纪录,供应商之表现皆符合华邦之要求,未有合格供应商因不符合环境与安全卫生、劳工与道德、产品与技术品质、永续管理系统者而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面向与标准查核项目符合率

 

经济

ISO 9001:2015 品质管理系统

100%

IATF 16949:2016

100%

 

 

 

环境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系统

100%

REACH

100%

RoHS

100%

HSPM 有害物质管理

100%

社会RBA 社会责任

100%

 

华邦为求与供应商、外包商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营运等面向上携手永续前行,2024 年,在总计 63 场的稽核工作中,在制程控制、环境安全卫生管理、供应商管理、品质管理、管理系统上,共汇整出 146 项建议改善工作项,在华邦电子稽核团队的积极沟通下,让供应商从日常的营运中即提前识别出潜在风险,落实稽核工作应达成的积极性预防,有效提升供应商的永续能耐。

项目

可改进项目

华邦因应

环境与安全卫生

  • 现场氧气及乙炔钢瓶暂存区仅于栅栏外标示名称,危害标示不清
  • 相关紧急冲淋洗眼器设备规格不符且未妥善清洁,导致水质脏污
  • 未明确标示防护衣位置
  • 全面清查现场氧气及乙炔钢瓶暂存区与危害标示
  • 定期检查水质状态并按月回覆查核纪录
  • 要求供应商文件化防护衣配置图

消防系统

  • 避难出口/ 避难方向指示灯未保持常亮
  • 电子组件拆解区一处灭火器压力超出上限
  • 物料放置杂乱且影响搬运与逃生动线
  • 定期检查指示灯与灭火器状态并检具查核纪录建
  • 议实施5S 管理课程确保作业现场整洁无虞

劳工与道德

  • 未定义礼品收受政策频率及上限
  • 诚信与道德相关政策未针对外籍员工提供多国语言版本
  • 未设置多元化申诉机制
  • 针对礼品收受订定金额上限与管理办法
  • 依据厂内员工国籍状况公告多语系版本
  • 要求供应商设置电子与实体申诉管道

产品与技术品质

  • 不合格品处理的分级作业,未明确定义分级标准
  • 出货规格系统输入由品管进行覆核, 但无定义与执行纪录
  • 产品充填未定义切换标准
  • 在线制品未依规定随附标示卡
  • 制造程序异常处置规范之描述不完整
  • 要求明确定义分级标准
  • 要求将程序作正式定义并留存执行纪录
  • 要求明确定义压差的切换标准
  • 要求落实标示卡制度
  • 要求明确定义并补充异常处理程序

管理系统

  • 供应商评比项目与配分内容不一
  • 在职训练未有明确的训练时机
  • 内部稽核纪录未明确纪录查核缺失
  • 持续营运计画未有风险管理概念
  • 明确并统一定义各项目之评比方式
  • 要求在职训练须以定期方式实施
  • 要求缺失纪录需撰写具体
  • 需在持续营运计画内加入风险等级评估的概念

企业永续

  • 高阶主管ESG观念尚未完善
  • 碳减排措施与目标关联未具体反映
  • 冲突矿产资料未依产品类别分类
  • 建议导入高阶永续教育训练并定期追踪学习成效
  • 未来将以供应商永续定期评比,强化供应商导入
    节能减碳措施之诱因,并以定期会议追踪
  • 要求供应商依据RMI规范进行资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