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影再現,願景共築:華邦與新唐攜手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

返回列表

蝶影再現,願景共築:華邦與新唐攜手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

華邦故事2025.08.25
  • 已複製到剪貼板

在永續發展與ESG理念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企業不再僅是經濟成長的推動者,更是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的實踐者。華邦與子公司新唐於08/25共同舉辦「再現蝶影—守護大紫蛺蝶美麗家園」生態講座,邀請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榮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台灣保育類蝴蝶的棲地環境與保育挑戰,並以大紫蛺蝶為核心,展開一場兼具教育性與互動性的生態對話。現場與線上參與人數高達千人,包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白蘭部落代表、企業財務主管與志工夥伴,展現政府、企業與社區三方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高度共識。

科技導入保育行動,華邦集團成為生態守護者

大紫蛺蝶(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為台灣原生瀕臨絕種蝶種,對棲地條件極為敏感,幼蟲仰賴沙朴樹葉為食,並於落葉堆中越冬。近年來,因棲地破碎化、氣候變遷與土地利用改變,族群存續面臨嚴峻挑戰。
新唐科技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合作,推動「再現蝶影—守護大紫蛺蝶美麗家園」ESG保育專案,結合航拍技術記錄沙朴分布與物候,並由社區巡守隊定期養護,建立長期監測資料庫,作為生態導覽與教育推廣之用。此專案以五峰鄉白蘭部落為核心,透過培力在地居民參與朴樹巡護與性狀調查,讓原住民社區成為生態保育的關鍵力量。同時,專案也規劃航拍作業計畫、影像辨識與土地利用壓力評估,並結合在地部落生態旅遊導覽,促進社區參與與生態教育,實現保育與地方發展的雙重目標。

 

 

活動亮點:講座互動與教育實作並重

本次講座不僅知識豐富,更充滿現場互動與教育實作。張榮華理事長以「森林中的修士」形容大紫蛺蝶,幽默地說牠一年只出現一次,若修行不夠,便無法與人相見,引起現場笑聲連連。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科技協作」的期待。他指出,過去志工們需在陡峭山區逐片翻查落葉,如今透過新唐科技的空拍技術,能更有效率地尋找沙朴樹分布,進而掌握大紫蛺蝶的棲地位置。他感性地說:「我們希望靠著這一點點科技的助力,讓這隻陪伴我們多年的蝴蝶,有機會被照顧得更好。」他更展示蝴蝶標本、補蟲網與調查工具,現場示範如何捕捉、紀錄與辨識蝴蝶,讓參與者親身體驗保育工作的細緻與專業。

在互動環節中,參與者踴躍提問,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何幫助蝴蝶」、「大紫蛺蝶在生態系中的角色」以及「是否能以科技進行人工復育」等議題。張理事長不僅一一回應,更強調:「保育不只是專家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從種下一棵原生植物開始,讓蝴蝶有家可歸。」活動尾聲,全體參與者合影留念,主持人幽默地說:「數到三,大家化身成蝴蝶!」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展現企業與社區共同守護生態的美好願景。 

華邦電子與新唐科技的參與不僅是企業實踐ESG理念的具體展現,更是推動生態教育的創新典範。透過科技導入、社區參與與環境教育,企業不再只是資源提供者,更是生態守護者與文化推廣者。未來,華邦與新唐將持續深化與政府、學術界及在地社區的合作,推動更多以實證為基礎的保育實踐,讓生物多樣性在地扎根、永續發展,為台灣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福祉貢獻長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