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領域|永續供應鏈|供應鏈永續風險管理

永續供應鏈

華邦在【實踐責任採購,以人為本】的治理基礎上,採用生態系 (Eco-system) 思維進行供應鏈永續推動的工作設計,並持續以數位化與低碳化並存的雙軸轉型工具,落實供應鏈管理的永續工作推動。2024 年,華邦以其堅實的供應鏈夥伴關係與永續思維,在三大工作上大有進展,首先是責任採購,採購工作上綜合推動在地採購、綠色採購、循環採購; 並且在供應商定期評比上,則發展為永續定期評比,使後續有可依循的獎勵措施,正向驅動供應商成為華邦供應鏈的永續「+1」。
面對極具挑戰的經營環境,我們相信唯有時刻保持新創的管理思維,快速調整與因應,與供應商共同演化出適時適性的經營能力,確切實踐供應鏈的共好與共善,才是企業永續治理的真理。

SDGs 17 同心協力的夥伴關係
SDGs 13 氣候行動
SDGs 12 責任消費與生產
SDGs 10 減少不平等
SDGs 7 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SDGs 6 潔淨水質與公共衛生

E 外包商建置綠電產品生產能力

100

%

S 供應鏈生態系共同學習時數

38646

小時

G 供應商永續稽核與輔導完成率

100

%

供應鏈永續風險管理

供應鏈永續風險管理

華邦供應鏈的結構組成,源於滿足客戶的品質與交期及華邦的生產製造與例行性行政作業之需求。為有效維運來自全球各地廠商的供應能力,華邦集團自供應商溯源起,即積極評估來自世界各地(國家面) 不同生產基地之風險、不同產業(行業面) 的產品、技術與服務( 產品面);當潛在供應商進入合格且正式交易階段,我們加入「商業準則」、「關鍵供應商鑑別準則」與「永續(ESG) 準則」綜合評估供應商的營運,以確保整體集團供應鏈的穩定無虞。

  • 國家面:政治與政局穩定度、法律與規範嚴謹程度、社會性事件( 如罷工、示威活動)發生頻率、國家基礎建設完備程度

  • 行業面:能資源耗用強度、天然資源獨有性(特定礦產)、技術與服務特殊性

  • 產品面:供需平衡程度、價格波動程度、勞動力平衡程度、所需固定設備與資本之背景

  • 永續(ESG)準則: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因應、人權與勞動權益維護、企業治理能耐與透明度

業務相關性

  • 商業準則:市場占有率、產業競爭力、業界供應實績與口碑、產品、技術與服務品質、營運設施與生產製造設備

  • 關鍵供應商鑑別準則:年度採購金額、供應來源多元性、關鍵備品

在管理風險目的應力求最適成本,最低衝擊的基礎上,華邦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上,採用以下四大步驟進行。

  • 第一,華邦以 ISO 31000 風險管理的系統性思維進行監控與衝擊評估;

  • 第二,鑑別風險的種類與來源,區分為內部風險(Internal Risk)、成員夥伴間的風險 (Intra-partnership Risk) 與外部風險 (External Risk);

  • 第三,因應風險來源與種類的差異,建置相應的管理方式;

  • 第四,因應每一次的管理事件進行檢討,並根據事件內的缺失進行改善,以利降低未來風險對於供應鏈管理的衝擊。

管理架構

物料風險
  • 華邦以責任商業聯盟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RBA) 對於非衝突礦產的要求為管理核心,每年定期以RMI之衝突金屬調查範本 (Conflict Minerals Reporting Template, CMRT) 針對關鍵供應商做盡職調查,並於每年發行衝突礦產盡職調查報告
  • 堅守產品品質,華邦建立供應商製程變更通知 (Process/Product Change Notice, PCN) 管理原則,在原物料/外包供應商之原物料、製程或包裝材料變更時即啟動該管理機制
成員夥伴的風險
  • 定期更新華邦電子供應商行為準則並要求新進的合格供應商簽署 Winbond Supplier Code of Conduct Commitment Letter。
  • 每半年執行全體供應商道德廉潔政策宣導。
  •  於訂單內聲明華邦的資安管理政策,要求合格交易之供應商應嚴格遵守,並規範兩造雙方於資安風險發生時的應對與賠償責任。
外部風險
  • 在自然災害上如地震,華邦以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即時反映世界各地的震度,以利採購同仁掌握供應商受地震影響之情形
  • 在氣候變遷影響之掌控,華邦針對各種升溫情境,分析逾 1,400 家台灣在地供應商在營運據點上的災害潛勢
  • 在政治經濟風險 ( 如俄烏、以色列戰爭 ) 與社會性風險 ( 如供應商工廠工安事故、罷工 ) 等可能造成供應中斷之衝擊,華邦會自上述情事發生起,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負責災情查報、彙整、通報、分析與研判。
  • 華邦嚴格遵守財政部關務署「安全優質企業」(AEO) 相關法規,並要求承攬商應共同遵守並致力於完善貿易安全管理。

供應鏈氣候風險減緩與調適作為

華邦屬於半導體製造業,面對天然災害、意外事件、人為事故、國際政經情勢改變、新技術的出現及政策法規異動等,都可能造成營運及財務面之嚴重衝擊。供應商是華邦營運的重要夥伴,供應商面對氣候風險的權變能力,自然也是供應鏈永續推動工作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一(Key Successful Factor, KSF)。華邦藉由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定期鑑別氣候風險與機會,2023年,總計鑑別出14項氣候風險與12項氣候機會,鑑別對供應商營運具有立即性影響者,分別為能源與用水。目前,我們持續以定期調查掌握第一階供應商在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的作為,並鼓勵供應商在既有的營運基礎上,管理廢棄物用量、減量並行。

供應鏈永續風險盡職調查

近年顯著的極端氣候現象、不確定的疫情跌宕、地緣政治的衝突,皆導致各產業市況更迭,這也讓維持供應鏈韌性內涵,強化各式災害與變化的權變能力,變成企業管理應關注的核心能力之一。

為有效確保並協助供應商在永續路途上攜手向前,華邦定期針對供應商實施永續風險盡職調查,掌握供應鏈上的風險種類與衝擊程度,規劃改善方案以確保供應的穩定、品質與可靠度。

永續風險盡職調查作業流程

華邦在供應鏈永續風險的執行有六大步驟。

  • 首先,要求供應商遵循華邦電子供應商行為準則

  • 第二,華邦以「責任商業聯盟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行為準則、ISO 20400永續採購指南、PAS7000供應鏈風險管理,建立盡職調查內容,並定期針對年度交易供應商進行分級分類,主動發放調查。

    • 2023年,針對第一階關鍵供應商發放調查,總計69家

    • 2024年,除持續覆蓋關鍵供應商外,首次將採購金額位列前 90% 之第一階非關鍵供應商納入調查,總計 120 家。

    • 2030年,目標完成盡職調查涵蓋率應為100%

    註:

    • 第一階供應商:直接交易供應商

    • 第一階關鍵供應商:年採購占比前 80%之原物料、封測及關鍵備品(石英、光罩、PAD 等) ,並與生產直接相關。

  • 第三,發放調查,追蹤供應商填寫狀況,並視其需要提供說明與協助。

  • 第四,調查回收後,即啟動永續性評鑑與稽核作業,在書面稽核中,綜合以環境面(E)、社會面(S)、治理面(G)檢核供應商所檢附文件與計分內容的符合程度,鑑別出具負面衝擊的供應商。其中,平均分數低於平均分數且近三年內曾發生環境、社會、治理任一裁罰罰事實之供應商,即列為重點關注供應商,並通知該供應商進行實地稽核工作,實地走訪與稽查,了解負面衝擊發生之原因。

  • 第五,集中輔導資源,要求高風險供應商進行缺失改善;同時,觀察高風險供應商營運資源狀態,媒合輔導資源介入,降低其轉型負擔。

  • 第六,定期追蹤高風險供應商缺失改善執行狀態。

註:華邦由永續供應鏈小組自建供應鏈風險評鑑系統。2022 年,工作重點為評鑑內容、項目、管理制度建立;2023 年首度實施該評鑑,2024 年則依據2023 年評鑑結果,針對重要與高風險供應商實施供應商永續實地稽核,故實際執行稽核家數以前一年的評鑑結果為規劃基準。

 

供應鏈永續風險盡職調查結果

2024年,華邦針對第一階關鍵供應商,包括原物料、封裝與測試、關鍵備品 (如石英、光罩、PAD) 且採購金額重大、與生產製造直接相關之廠商發放調查,並首度針對採購金額位列2024年前90%之第一階非關鍵供應商實施盡職調查,共計120家,回收率為100%。在本次受調查之供應商中,其ESG整體平均分數為86.3分,高分群落於原物料與封裝測試商。其次,以各子評估項目觀察第一階關鍵供應商的實施項目,普遍供應商於職業安全衛生與人權勞動與保障等項表現良好,平均分數相較於2023年,已提升至90分以上。然就提升供應鏈整體韌性而言,華邦供應商仍需加強在環境變遷因應與保護、新興議題部分如永續材料、人權盡職管理等管理作為。未來,為能有效持續掌控供應鏈整體的風險衝擊與永續化程度,針對上述供應鏈強化韌性之處,華邦將採取四大措施。第一,依據書面稽核結果,針對有重大且負面衝擊的供應商,實施永續性稽核,包括第二方產業標準實地稽核、並引進第三方驗證單位陪同高風險供應商實地稽核;第二,持續辦理永續供應鏈升級論壇,定期給與供應商正確的管理思維,藉由強化治理結構之知識,進而提升供應商在環境面與社會面的改善能力。第三,引進我國政府產官學研的資源,導入供應商所需要的改善資源,進而降低財務負擔。第四,以華邦供應商 ESG 互動網為平台,主動提供各式企業永續與訓練資訊。

實施目的

  • 定期調查、評估、鑑別出供應鏈上的關鍵風險與衝擊程度
  • 藉由ESG三面向進行書面稽核,識別出關注供應商
  • 實地(On-Site)稽核重點關注供應商,鑑別高風險種類與評估衝擊程度
  • 給予供應商改善建議並提供合適改善資源
  • 防阻風險衝擊擴大之疑慮
2024年執行措施

實施重要供應商永續風險盡職調查

分析並鑑別重要供應商關鍵風險

規劃並實施供應商永續風險改善活動

追蹤並確認高風險供應商改善執行進度

2024 年成果
  • 供應商接受永續(ESG) 盡職調查家 120家

    涵蓋重要供應商65家

  • 重要供應商永續風險盡職調查涵蓋率 100%
  • 重要供應商永續風險盡職調查書面稽核完成率100%
  • 關鍵風險種類
    • 道德與治理
      • 資訊安全風險
    • 環境變遷因應與保護
      • 永續材料
      • 生物多樣性
  • 第一階重要且實際負面影響供應商家數: 13家
  • 協助執行改善計畫的家數:13家(100%)
  • 高風險供應商實地稽核家數:4家(100%)
  • 與具有重大實際或潛在負面影響,終止合作的供應商家數:0家

供應商永續風險評鑑面向與內容

華邦以「責任商業聯盟 (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 RBA)」行為準則、ISO 20400永續採購指南、PAS7000供應鏈風險管理,建立盡職調查內容。其中,在以RBA為核心的基礎上,環境變遷因應與保護,參考生態管理及審核體系(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 EMAS);在人權評估內容,參考「OECD多國籍企業指導綱領(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聯合國企業和人權指導原則」(UN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世界人權宣言」(UN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國際勞工組織「工作基本原則與權利宣言」(ILO Declaration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Rights at Work)、國際勞工組織「勞動公約」(ILO Fundamental Conventions)。在治理部分,參考社會責任國際組織(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 SA8000)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綜合訂定「華邦電子供應商行為準則」與「華邦電子永續風險自我評估問卷 (Winbon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AQ)」。

E

目的

以產品生命週期為溯源與供應觀點,致力要求所合作的供應商在環境友善與經濟的基礎上從事企業營運


  • 評估項目
    • 環境管理系統
    • 空氣污染防制
    • 水資源管理
    • 廢棄物管理
    • 溫室氣體管理
    • 生物多樣性管理
    • 再生材料採購管理
    • 有害與禁用物質管理
  • 高風險供應商界定
    • 三年內具裁罰紀錄與受罰緩者
    • 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於2.5萬噸且未有相關管理措施者
    • 碳管理程度低於3分者

S

目的

要求供應商簽署供應商道德行為準則承諾書,確保供應商在符合國際勞工權益的前提上提供安全且健康的工作場域


  • 評估項目
    • 人權保障
    • 人權風險調適與管理
    • 工作與勞動權利保障
    • 職業安全衛生與健康管理
    • 化學品安全
    • 消防安全
    • 設備安全
  • 高風險供應商界定
    • 三年內具裁罰紀錄與受罰緩者
    • 未有明確管理規定禁用童工、保障妊娠婦女工作權益者
    • 無完善外籍勞工生活環境管理者

G

目的

要求供應商應以「誠信經營」為利害關係人管理之最高道德行為標準,並確切落實於企業內所有營運活動


  • 評估項目
    • 企業永續管理系統
    • 永續響應與揭露程度
    • 氣候變遷與調適
    • 持續營運與管理
    • 供應鏈管理
    • 服務品質管理
    • 經營道德與公益
    • 公司治理
    • 資訊安全管理
  • 高風險供應商界定
    • 三年內具裁罰紀錄與受罰緩者
    • 三年內曾發生資安疑慮與智財訴訟者
    • 未有持續營運與供應鏈管理計畫者

改善追蹤與輔導

華邦要求高風險供應商進行缺失改善,以現場或書面輔導的方式,協助供應商制定改善計畫,並要求供應商於一個月內提出具體執行計畫,包含缺失說明、缺失改善方式及預計完成日;永續供應鏈團隊則依計畫時程持續追蹤,必要時提供現場或書面技術輔導與培訓,並在確認缺失改善後予以結案。如供應商於兩年內仍未達要求,華邦將酌予調降採購額度或終止合作。2024 年共鑑別 13 家高風險供應商,皆已如期提交改善計畫,無因不符規範而終止合作之情形。

2024 供應商永續盡職調查結果未來管理推動事項

未來,為能有效持續掌控供應鏈整體的風險衝擊與永續化程度,針對上述供應鏈強化韌性之處,華邦將採取三大措施。

第一,透過永續稽核,實施永續性稽核,包括第二方產業標準實地稽核、並引進第三方驗證單位陪同高風險供應商實地稽核。

第二,引進我國政府產官學研的資源,導入供應商所需要的改善資源,降低其財務負擔。

第三,以華邦供應商 ESG 互動網為平台,主動提供各式企業永續與訓練資訊。

華邦供應鏈人權風險調適與管理

  • 先期響應

2024 年,華邦與長期倡議人權管理與多元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 之標竿供應商- 臺灣默克辦理「The S Power in ESG」塑造以人為本的永續新創力。導入人本思維強化供應鏈的永續治理內涵。將評鑑指標嵌入供應鏈永續盡職調查透過書面稽核了解供應商在人權與勞動權利落實情形。

  • 供應商管理準則佈達

供應商應承諾尊重勞工的人權,並確保員工的工作尊嚴。內容應包括: 禁止強迫勞動、青年勞工、工時、工資與福利、反歧視/反騷擾/人道待遇、集結自由和集體談判、反奴役與反人口販運、多元與共榮之職場文化。

  • 發放調查

於供應商永續盡職調查中,新增人權風險鑑別與調適調查。依據我國於2024 年所發布之「企業與供應鏈尊重人權指引」,調查供應商對企業人權政策發布、人權盡職調查實施、救濟措施之執行。

  • 調查結果與後續因應計畫

於華邦電子供應商ESG 互動網加強宣導人權管理的重要性,並於年度供應鏈論壇邀請專業講師,講授企業建立人權風險管理與調適作為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