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領域|自然為本的解方|守護生物多樣性

自然為本的解方

為逐步實現淨零目標,華邦開始研究如何移除大氣中的碳,科學家研究發現捕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且長存下來是淨零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形式可儲存於陸地、海洋、岩層,華邦研究自然為本的解方,從綠碳及藍碳出發,透過產學合作及產官學三方合作方式,執行植樹造林、認養護樹、投資藍碳及保種育種等方式,來移除大氣中的碳並兼顧生物多樣性效益。

SDGs 17 同心協力的夥伴關係
SDGs 15 陸域生態
SDGs 13 氣候行動

30 年 9,000 棵植樹造林減碳計畫移除

1380

tCO2e

投資世界最大的藍碳項目,可望減少超過

1.42

億 tCO2e

保種育種計畫,累計培育

27

種山茶科植物

守護生物多樣性

山茶科植物保種育種計畫

2021 年華邦整合集團資源,展開寶山園區保種育種計畫,以臺灣原生樹種為目標培育對象,初期選定山茶科(Theaceae)植物,進行臺灣原生植物種源蒐集及培育作業,並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以保種育種、生態教育及永續林業三大方向為目標,期望能在社會快速發展及擴張的趨勢下,保留一片擁有保育、教育及文化價值的森林園區。

廣義山茶科包含山茶科及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山茶科植物於台灣的棲地多元,從海邊到高山皆可發現其分布,其中多種樹種為具觀賞性、實用性的高經濟價值樹種,也因此受到各種人為危害,例如:日本山茶早年常被盜採作為嫁接砧木或園藝植物;臺灣山茶因茶葉價值高多被盜採或截頭矮化;茶葉茶油因具高經濟價值,茶農引進多種外來茶種雜交造成原生山茶野外種源混亂等,均已對臺灣原生的山茶族群造成傷害,山茶科植物的生長十分緩慢,遭受破壞後將難以回復。有鑑於此,華邦秉持「守護臺灣原生植物,保存山茶種源」精神,全臺共有42種山茶科植物,目前(截止2024/5月) 已蒐集培育32種,其中1種在紅皮書中被評估為極危物種、1種為瀕危、5種為易危、3種為接近受脅。

 

 

 

 

 

 

 

 

瀕危野生植物「綬草」現身!

臺灣最迷你的平地原生蘭

綬草(Spiranthes spp.)原為遍佈全臺平原綠地且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近年因棲地消失、破碎化及平地原始綠地減少,導致其可生長的棲地大幅減少,並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華邦中科廠及台南大樓之綠地因無施藥,2022年發現綠帶區成為綬草良好拓展族群的棲地,華邦為能夠保育綬草族群,2023年配合綬草花果繁殖期,將除草時間延後,使其能在花期自然繁殖,並於花期過後進行綠園道維護,確保綬草持續有根蘗及種子繁殖的機會。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我們也透過宣導及教育,協助同仁了解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從了解、關心到行動,讓生命產生希望。保育行動刻不容緩,華邦期望透過保護瀕危野生植物,維持臺灣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健康,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原生植物生態景觀,打造原生野花園

華邦長期關注環境保育議題,2023 年華邦竹北大樓打造原生野花園,以野生花園為概念的造園美學(Wild Gardening),應用原生植物營造生態景觀,兼具綠化、環保及節能的設計風格,在都市中營造一小片的原生植物生態。在約1.6坪的原生野花園中,選用 20 種臺灣原生植物,其中 1 種在紅皮書中被評估為極危物種、3 種為瀕危、3 種為易危,並跳脫傳統戶外景觀設計,讓植物不再常綠及規整,而是擁有更明顯的四季變化,同時提供環境綠美化、調節微氣候及吸附粉塵等生態效益,而採用臺灣原生樹種營造,也符合SDGs中的第15項保育陸域生態指標,另也透過保護瀕危物種,達到保育及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