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領域|公司治理|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
華邦屬於半導體製造業,面對天然災害、意外事件、人為事故、國際政經情勢改變、新技術的出現及政策法規異動等,都可能造成營運及財務面之嚴重衝擊。因此,華邦於董事會轄下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係屬於功能性委員會之一,並透過組織現有部門或風險職責單位,完善整體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就各單位負責之作業範疇訂定健全的內部管理辦法及作業程序以進行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風險管理小組目前由副董事長主導,成員包含總經理、執行副總、副總與協理級以上共13位高階主管參與,針對華邦風險四大象限17項風險予以鑑別及評估、執行風險控制計畫並建立質化與量化之管理標準,以及改善風險控制作法,並定期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風險管理結果。2024年12月20日已呈報第十三屆第十三次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運作情形。
華邦於 2023 年經董事會通過後修正「風險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以及訂定本公司「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 針對當代企業面臨的「策略」 、「營運」、「財務」及「資訊安全」等 4 大風險類型進行積極管理,並針對各項營運活動事前的評估、避險、預防損失與危機處理發展出全面的計畫和流程,定期呈報予管理階層及治理單位,確保達成所有企業風險控管之目標。風險管理小組應隨時注意國際與國內風險管理制度之發展情形,及內外部營運環境變化,調整管控機制,呈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同意,以提升本公司風險管理執行成效。有關風險管理委員會運作情形,請參考「功能性委員會」。
本公司內部稽核單位隸屬於董事會,依風險評估結果選定稽核項目及頻度,擬定稽核計畫,經董事會核准後,進行確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運作情況,並作成稽核報告,查核發現及建議定期作成追蹤報告至改善為止,以確定相關單位已及時採取適當之改善措施,持續深化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性。
內部稽核單位並督導各單位及子公司定期自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於每年內控制度有效性查核程序中,納入風險管理因子,進行組織運作與風險管理稽核。2025年1月份完成2024年內部控制制度自行評估及內部稽核單位的查核作業。
風險管理範疇四大象限
Ⅱ營運風險①營運規劃與執行 ②產品品質管理 ③環境與安全衛生 ④供應鏈管理 ⑤全球人力資源管理 ⑥智財管理 ⑦內控管理 | Ⅰ策略風險①政經變化 ②科技變化 ③產業變化 ④氣候變遷 |
Ⅲ 財務風險①財務操作 ②投資管理 ③資金管理 | Ⅳ 資訊安全風險①資訊管理 ②資安防護 ③AI 應用 |
華邦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
包含但不限於以下項目❶ 風險管理目標 ❷ 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與職責 ❸ 風險管理程序
華邦風險管理目標
華邦擬透過完善的風險管理架構,考量可能影響公司目標達成之各類風險加以管理,並透過將風險管理融入營運活動及日常管理過程,達成以下目標:❶ 實現公司目標 ❷ 提升管理效能 ❸ 提供可靠資訊 ❹ 有效分配資源。
風險管理程序
華邦針對風險管理制定之程序至少包含: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量、風險回應,及監督與審查機制五大要素,各要素實際執行之程序與方法如下:
風險辨識
風險分析
風險評量
風險回應
監督與審查
1. 風險辨識
- 各功能單位及各子公司應依據公司策略目標及董事會核定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就其短、中、長程目標與業務執掌進行風險辨識
- 風險辨識宜採用各種可行之分析工具及方法 (如:流程分析、情境分析、問卷調查、PESTLE分析等),依據以往經驗及資訊,並考量內、外部風險因子、利害關係者關注重點等,透過「由下而上」及「由上而下」的分析討論,結合策略風險與營運風險,全面辨識可能導致公司目標無法達成、造成公司損失或負面影響之潛在風險事件。
2. 風險分析
各功能單位及各子公司應針對已辨識出之風險事件,考量現有相關管控措施之完整性、過往經驗、同業案例等,分析風險事件之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據以計算風險值。
- 風險分析量測標準:
- 風險管理小組宜依據公司風險特性擬訂適切的量化或質化量測標準,作為風險分析之依據。
- 質化之量測標準係指透過文字描述,表達風險事件之發生機率及影響程度;量化之量測標準則係指透過具體可計算之數值指標(如:天數、百分比、金額、人數等),表達風險事件之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
- 風險胃納:
- 風險管理小組宜擬訂風險胃納 (風險容忍度) ,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以決定公司可承受之風險限額。並依據風險胃納研議各風險值對應之風險等級,及各風險等級之風險回應方式,作為後續風險評量及風險回應之依據。
3. 風險評量
- 各功能單位及各子公司應依據風險分析結果,對照經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核定之風險胃納,依據風險等級規劃與執行後續風險回應方案。
- 相關風險分析與評量結果應確實記錄,並提報風險管理委員會。
4. 風險回應
- 本公司各功能單位及各子公司評估所屬業務風險後,對於所面臨之風險應提出因應對策並採取適當之控制作業,並將風險及因應對策提供風險管理小組,於風險管理委員會中呈報。
5. 風險監督與審查
- 風險管理小組應定期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風險管理程序及其執行結果,以供管理參考,如遇重大風險事件應即呈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
此外,華邦已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企業長期營運管理,而為了解其對環境與營運之影響,華邦自 2021 年起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 (TCFD),針對國際監管趨勢及市場發展觀察,每年定期鑑別並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財務衝擊 (包含量化及質化),提出檢討及管理策略,華邦將持續監控氣候所帶來之風險衝擊,並強化企業之營運能力,推動各項減碳計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穩步踏實地邁向永續發展。2024年,華邦亦導入TNFD的LEAP方法學,籌組鑑別自然依賴與衝擊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導入TNFD 揭露指引,出版「2024氣候暨自然環境報告」。詳細資訊請見氣候變遷管理。
新興風險
風險類型 | 風險說明 | 風險衝擊 | 因應措施 |
---|---|---|---|
地緣政風險 | 當前美中對立與台海緊張局勢,給台灣半導體業帶來了挑戰。隨著美中貿易摩擦及科技競爭升級,台灣成為兩國關注的焦點,而台海安全問題則成為全球企業關注的議題。許多國際企業關心台灣供應鏈的穩定性,尤其是在政治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有可能影響到台灣半導體的生產。 為了降低對台灣的依賴,全球企業要求台灣半導體公司在其他地區設立生產基地。他們希望藉此分散風險,確保全球供應鏈穩定,避免台灣局勢變動影響業務。 總結來看,華邦在當前變動的國際情勢下,應考慮全球化布局所需的高投資成本,並強化風險管理與應變能力,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
|
|
人工智慧應用風險 |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AI預期可以為企業帶來生產力提升、商業模型及創新等多種成長的契機,但在技術進入成熟期之前,AI應用也會同步帶給企業多元且複雜的風險,例如AI模型本身的安全性、可靠度、AI治理、道德、隱私權及法規完備性等風險。 面對AI引領的全球發展趨勢,華邦積極投人AI的各項發展與應用,除了取得在研發、行銷、生產與管理等領域展現的具體成效,也思考AI帶來的經營風險並採取應對措施。整體而言,華邦相信透過積極的風險分析與管理,可以加速並放大AI對於企業經營績效的效益,並且最小化負面的影響與衝擊。 |
|
|
風險文化建立
風險文化面向 | 執行情形 |
---|---|
非執行董事風險管理教育訓練 | 華邦持續推動非執行董事參與多元的進修課程,提升董事對當前風險管理趨勢與實務應用的理解與應對能力。課程內容涵蓋地緣政治風險、法遵與內控、資訊安全、永續金融、供應鏈管理及氣候變遷等議題,並由外部專業機構主辦。透過系統性的教育訓練,協助董事掌握最新趨勢與挑戰,提升其對風險管理趨勢與實務應用的理解與應對能力,進而強化在企業永續發展與風險控管上的決策品質與監督效能。 |
員工風險管理教育訓練 | 為強化全體員工對風險管理的認知與應變能力,華邦持續推動多元且系統化的風險管理教育訓練。課程內容涵蓋資訊安全、職業安全衛生、內部稽核、環境風險、自然災害應變、營運中斷管理等主題,並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以提升員工辨識與處理風險的能力。針對全體員工推動風險管理相關課程,內容包含資訊安全風險、員工道德行為準則、品質管理等,要求所有正職員工皆須完成訓練;針對不同職能與部門,亦安排專屬課程,如針對製造單位的防火與地震應變訓練,及針對ESG與TCFD揭露需求設計之氣候風險與自然資本依賴分析課程等,2024年風險管理相關教育訓練之總訓練人次8,360人次,總訓練時數7,342小時。 |
核心業務風險管理標準化落實 | 華邦於新技術或產品評估、製程開發到量產等各階段,皆建立嚴謹且標準化的風險管理流程,以確保風險預防與控制的落實。在評估階段,全面考量市場需求、獲利能力、技術優勢,IP,及環境永續等面向,並將潛在風險納入評估,最終由總經理審核通過後才啟動開發。於製程開發時,開發團隊須依循「新製程管制程序」,導入FME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進行風險辨識與預防,確保研發成果不受影響。進入量產階段後,針對製程、設備、物料等生產方式的調整,均經FMEA風險評估,並經PCRB (製程流程變更委員會)核准後方可執行。透過此一標準化流程,確保產品開發與生產過程的品質與穩定,強化公司競爭力。 |
風險管理成效與激勵措施連結 | 華邦積極推動風險管理與個人獎酬制度的整合,透過「華邦之星」、營運績效獎金、員工分紅及員工持股信託等多元激勵機制,將員工及各級經理人之獎酬與風險管理成效及績效目標達成情形緊密連結,以強化當責文化、提升風險意識,進而促進個人與公司整體績效目標的實現。 員工個人績效考核項目已連結公司關鍵績效指標(KPI),並將ESG納入評估項目之一,使績效表現與薪酬制度相互連動。藉由獎勵有效風險控管之行為,鼓勵員工共同達成公司經營績效及ESG相關KPI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