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領域|自然為本的解方|自然與生物多樣性
自然與生物多樣性
華邦深知,維護生態與自然環境是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氣候相關風險已成為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焦點,而「生物多樣性的流失」(Biodiversity Loss)亦逐漸被視為最具衝擊力的重要議題。
為回應全球自然目標(Global Goal for Nature)及生物多樣性議題,華邦主動參考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所提出的評估方法學,並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依據「定位」(Locate)、「評估」(Evaluate)、「評量」(Assess)及「準備」(Prepare)四大步驟(簡稱 LEAP),深入瞭解台灣廠區與周邊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透過系統性分析,我們識別出自然風險與機會,並將其納入企業風險管理(ERM)架構中,以提升風險控管能力、確保營運穩定,維護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以及企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與影響,進一步研擬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同時為降低營運對環境帶來的衝擊,華邦承諾透過其綠色產品創新及科學減碳的持續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推動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和重新造林計畫來承擔對整體生態環境影響減緩的責任。從企業內部做起,呼籲價值鏈與各營運據點防止任何濫伐森林行為,持續規劃迴避(avoidance)、衝擊減輕(minimalization)、替代復育(restoration) 步驟,系統性地導入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邁向不淨損失(No Net Loss)、淨正向影響(Net Positive Impact) 之共同目標,致力於實現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平衡。
Locate定位分析:辨識自然敏感熱區
華邦針對台灣營運據點執行「Locate定位分析」,首先辨識自然敏感度較高的地區,以利後續進一步評估各據點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並進行風險與機會分析。評估流程聚焦營運據點,以「區位敏感度」與「物種敏感度」進行自然敏感度之評估,初步辨識營運活動對自然環境之的潛在依賴與影響,並據此排序據點優先評估順序。
- 區位敏感度分析:運用「TGOS地理資訊系統」及「國土生態綠網」進行地理疊圖作業,檢核重要法定敏感區圖層,並參考「IUCN世界保護區資料庫」之相關資訊。分析同時納入《國家公園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等國內保育法規,並整合政府公告之生態敏感區、保育政策及物種熱點資料,以建立具在地適用性且符合國際標準之敏感度評估架構,藉此提升評估之精準度與可信度。
- 物種敏感度分析:透過農業部「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及「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BIA)」進行,針對各營運據點周邊2公里範圍內是否存在受保護、瀕危或具關鍵性之物種進行調查與分析。評估依據包括《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物種及國內紅皮書名錄,並以級別較高者作為分類與賦分之依據,以確保分析結果具代表性與準確性。
Locate定位分析評估流程
區位敏感度分析
Evaluate評估分析:篩選依賴影響項目
華邦針對 Locate 階段識別之據點廠區,依據產業性質、部門功能與活動特性,進一步辨識組織在營運活動中對自然資本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依賴,及可能造成的影響。參考 ENCORE 工具,篩選出與營運活動相關的自然依賴與影響因子,最終聚焦10項依賴因子與8項影響因子,作為評估自然相互依存關係的基礎。評估結果顯示,廠區在營運過程中對水資源、氣候調節與支持服務等項目具有高度依賴性,主要衝擊議題則包括廢棄物處理、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排放,以及淡水與海洋資源的使用。
Assess評量階段:分析自然相關風險機會
華邦依照Evaluate階段的篩選出的依賴與影響結果,識別未來可能面臨的自然相關情境,並評估在各情境下生態系服務的依賴與自然衝擊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評量流程如下:
階段 | 流程 | 工作項目 | 說明 |
---|---|---|---|
1 | 蒐集 | 蒐集自然風險/機會列表 | 根據Evaluate步驟分析結果及內外部資訊,蒐集相關風險與機會議題清單。 |
2 | 鑑別 | 舉辦TNFD Workshop | 各部門針對業務對自然相關依賴性、影響所產生之自然風險與機會,評估對業務及組織在上下游價值鏈中造成影響的自然風險及機會因子。 |
彙整鑑別結果 | 工作小組整合各部門業務相關之自然風險及機會因子。 | ||
3 | 辨識 | 自然風險/機會 | 考量產業特性及營運情形,辨識出自身的自然風險與機會。依營運活動收斂依賴與影響情形,設定對應的指標,並進行依賴與影響路徑分析得到對應的風險與機會,評估其對財務的影響並擬定因應策略,持續進行風險減緩措施並掌握機會。 |
自然風險與機會分析
華邦電子依循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指引,結合產業特性與營運實況,透過「TNFD 工作坊」系統性辨識自然風險與機會。評估結果顯示,「再生能源」與「再生水」的可取得性為當前主要挑戰。為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公司持續提升能源與水資源使用效率,並積極擴大再生能源採購與再生水使用比例。 本階段評估的自然風險主要分為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兩大類。實體風險包括氣候變遷導致的災害、生態系統服務減損及空氣過濾功能退化;轉型風險涵蓋政策、市場、科技與聲譽等面向的變化,並延伸至因環境污染可能引發的責任風險。 在自然機會方面,華邦電子著重於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開發綠色產品與服務、拓展新市場、優化資本流動與融資機制,並強化企業聲譽與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同時推動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與再生策略。
Prepare準備階段:因應策略與執行行動
華邦以 AR3T 行動框架,致力於降低企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將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架構納入永續策略,透過「避免(Avoid)」、「減少(Reduce)」、「恢復(Restore)」、「再生(Regenerate)」四大原則,系統性管理企業與自然環境的互動,目標是全面評估財務影響並推動永續營運。